undefined

「無論鬥志有幾高 沒法挑選每條路 而幸福簡單得深奧 願你都可替我驕傲 明白你對我太好 達到犧牲這程度 迎面風光雖不知道 前進吧尚有漫長路」
Boxing day看泣系是我的習慣, 上年看這個時間是看<寄生獸:加奈之死>, 今年是朋友借我看的<麥兜我和我媽媽>。

<黃巴士>系列差不多陪伴我整個童年。麥家碧及謝立文(在我認知中)可以說是第一批預見香港的所謂「發展」會將香港殘存的所有所有人情味及生活摧毀得一乾二淨的創作人, 於是用漫畫文學的方式將這份人情味記錄下來。當時我還是小學已經隱隱看到當中的警世味道(但如果我說懂肯定是騙你的), 當我真正搞懂當中意義時一切已經太遲了...
很記得當年看了一個故事, 說春田花花幼稚園的園長自稱在鄉下有個老婆, 為了賺錢等老婆取得單程證來港有好生活, 園長一人兼多職。而麥兜與他有著奇妙的緣份總是發現他在兼職, 園長總是說「做住先嗜, 拍硬檔, 守秘密」(大約是這幾個字)。後來春田花花幼稚園倒閉, 園長失蹤, 沒人知道他與鄉下的老婆最後怎樣。新的春田花花幼稚園變成更專業, 有自己的正門, 有冷氣, 有電腦, 還有真正的外藉老師, 但沒了那個「拍硬檔」的園長, 麥兜心中仍然茫然若失...(這整個故事是非常明顯的暗喻, 97前後我們都在擔心發展會將一切專業化變得沒人情味, 沒想到今時今日我們倒懷念那個還算專業的時代, 而不是一幫由689開始往下伸延的土豪垃圾在揮霍往日的遺產)
我很記得本來麥嘜才是主角, 後來麥兜掘起, 笨拙的他奪走了所有的光芒, 成為今時今日最多人記著的本土主角。Well, 世事真是一場精準的失控。
其後以麥兜為名的電影一部接一部, 有不少都好評如潮, 如文青們自憐自憫(或純粹跟風一同自製滄桑圍爐取暖), 在不少論壇不時被提起的所謂「神作」<麥兜菠蘿油王子>...我倒覺得故事太雜太散, 一堆小故事堆在一起loop同一個命題「每個人都想做英雄, 但最終仍將一事無成地老去死去」。
受風潮影響, 亦基於我一直相信鞭撻自己的童年多數沒好下場... 我還是想給麥兜過去了就是過去了,  存在於記憶一角就算了, 不過終於還是躲不過...

<我和我媽媽>整部故事拋開了各場抽象及暗喻諷剌, 以樸實手法好好的說兩母子的故事, 當中不乏7-80年代香港人那份「爛爛地」的草根精神, 在物資貧乏的生活中如何苦中作樂, 永不言敗。
麥太從黃巴士時代開始一直都是個悲劇人物, 雖然是個單親母親, 仍然一直用盡各種手法滿足小麥兜的願望。小孩子的願望總是天馬行空, 於是麥太只好在貧困的生活中扭盡六丑, 例如, 欺騙小麥兜, 乘纜車就是「搭飛機去旅行」...
麥太這個可愛又可憐的角色在<我和我媽媽>中被放大成英雄人物, 一個有著多重身份, 萬能的超級母親, 儘管豪氣萬千仍溫柔地呵護著小麥兜成長。她在小麥兜眼中的身影深深殖根在小麥兜的靈魂深處, 成為結局引爆的, 最大的伏筆, 亦是最令觀眾泣不成聲的爆點...
麥兜主觀的角色則是在訴說著童年是一生人最重要的時光, 可以說一個人最終會被塑造成怎樣的人就看這個階段, 隨著成長我們都會在名為人生的世界上繞一圈, 最後都會發現自己真正的歸宿是童年的歲月, 構成回憶中那些畫面的地方才是自己的故鄉。一如龍族所言「優比涅創造出解決問題的鑰匙,而賀加涅斯總是將鑰匙隱藏在問題的旁邊。」 (還記得輝耀姬嗎)
人生很深奧, 幸與不幸到最後也許都不會知道, 像麥兜有那個會想到當日那個屎勾手最後會變成大偵探, 而那個精心設計的麥嘜反而被麥兜超越呢...undefined

...仍然那句老話, 生命是一個值得期待的過程, 無論你是怎樣的人, 總會有人來愛你, 亦總會有人接受你的愛, 總會找到生存下去的方法。
 

最後請大家用五分鐘細聽電影中不斷重播的Down by the Sally Gardens, 歌詞完全就是整個故事的精髓, 我個人認為這個版本是最接近當中的意境, 所以我一路聽一路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隨感亡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