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在那一家博客看到一篇<EG>的書評, 寫得很是動人, 一直都想找來拜閱。
我不算很常看西方文學, 畢竟食華文或日系文學奶水大的我輩總是不太適應西方文學的...怎形容呢? 味道? 總之文筆及編故事的模式就是不太對味。然而91年新版的<EG>不知是譯者功力深厚還只是個人口味變了, 竟覺易入口得多, 令這本四百頁的小說都不太吃力地看完。


對於<EG>, 我的評語是, 一部層次很豐富的作品, 可以從多種角度去解讀及細味。從少年文學角度看到大人都是操縱自己的敵人, 從社會文學角度看到政治, 從80年代預測未來(尤其是對網絡公民權的預想可謂精準到簡直是諷刺...), 再到人生本質上的孤獨與痛苦。

<EG>最精彩的地方是看世界加諸在人身上的責任如何將一個人徹底摧毀, 對自由意志的否定及對痛苦及孤獨的描述, 還有粗疏的領導心理學入門。
當中一些對話與情節簡直是金句:
「我們不是最了不起的人, 我們只是軍人, 最了不起的人都跑去售保險及搞政治, 而我們並不了不起的軍人卻要承擔拯救世界的重責。」
「歡迎來到現實世界, 安德, 能自主自己命運的人從來就不存在。」
「這個地方很好, 差一點令我感受到快樂, 但一直伴隨著我的都是痛苦, 這反而令我害怕, 我必須要離開了。」
「人類不原諒我們的所作所為, 我們死定了。」

作者在後記中提過, <EG>的原意只是一個舞台給作者發揮他設計的無重力三維空間戰爭遊戲場, 所以看到與後來的史詩級太空艦隊戰爭, 無論設定的用心及描述都與前半遊戲室的戰爭遊戲有巨大的落差...包括用上了小醫生的最終決戰, 完全沒決戰的氣勢及鋪排, 整場戰鬥挫到無力...

而電影版對小說接近九成的劇情都作出簡化:
1) 哥哥彼得給安迪的陰影只是一閃即逝;
2) 唯一令安迪感受過愛的姐姐瓦倫蒂(還有連這份愛都要操縱利用的大人們...)完全沒提及, 只反映出安迪的戀姐情結;
3) 在戰爭遊戲室, 安迪發明的特殊射擊姿勢, 還有他的憑百戰百勝的成績揚名軍校, 身邊總是圍著很多粉絲...電影沒提及過;
4) 安迪努力想要入世, 但他的領導性質令他與軍校的夥伴始終與他保持距離, 他們都尊敬他, 但並不愛他...由於電影中所有夥伴都被簡化成只有名字, 所以這些在電影都看不到;
5) 諷刺的是大人們都愛安迪, 但卻不斷折磨及企圖摧毀他...同樣被刪去;
6) 安迪一直都是孤獨, 甚至在最終戰他身邊都沒夥伴, 他是一個人, 站在司令臺上, 用通訊器指揮他的部下, 那是徹底的孤立無援, 我不知電影為啥要將這一段改寫成他被夥伴們包圍並肩而戰...;
7) 不用說, 彼得與瓦倫蒂在網絡上操縱政治的戲碼, 與戰後安迪與瓦倫蒂相隔半生終於團圓, 指揮殖民地興建及成為亡靈代言人等的經歷都被簡化。

唯一得到強化只有最終決戰, 小說中顯得很鳥的這一場艦隊戰, 在電影中終於發揮出應有的張力及緊張感, 畫面凌亂但不失條理, 人類艦隊面對已方百倍的敵人, 而在安迪的指揮下子彈陣形成功開路供小醫生開炮, 一舉獲勝!!
但勝利的興奮未完, 就看到人類軍奮戰的結果, 卻只是帶來可怕的地獄...這種巨大的落差是電影最出色的地方。

總的而言,
<EG>的確是一部很精彩的小說, 他在角色塑造及有警世意味的未來預測比硬科幻的部份更精彩, 亦是很好入門的西方文學。
電影版的敘事手法遠不及小說的高度, 如果作為影像上的補完則相當不錯, 小說迷很值得看。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戰爭遊戲
    全站熱搜

    隨感亡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